工作中的彭建锋。
新湘乡客户端6月21日讯(湘乡融媒记者:李方遒)“在一个行业,就要扎根一个行业;在一个地方,就要服务一个地方。”湖南丰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建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学徒到董事长,从只身一人到500人的团队,从立足国内到布局海外,在电力建设行业耕耘26 年,彭建锋始终秉承这个理念,用勤恳实干、诚信坚守擦亮“电力湘军”品牌,也造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上世纪60年代,湘乡市壶天镇、棋梓镇有村民陆续从“农民工”转变成“爬杆工”,受大环境影响,彭建锋也没有例外。
1997年,27岁的彭建锋只身一人南下杭州,在一个变电安装项目工地当起了学徒。那一年,年轻气盛的他心里装着一个最朴实的念头:别人靠这个能赚钱,我也一定能。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彭建锋身形体力也不出众,在工地上,他经常受到其他工友排挤。但凭着湘乡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彭建锋坚持了下来。在学徒过程中,他一边不断吸收着新的知识,一边努力积攒自己的人脉。
湖南丰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在刚果金的项目现场。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因为做事踏实、勤劳肯干,彭建锋受到了业内广泛好评,也因此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1999年,彭建锋接到一个在西藏的工程管理业务。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组织起三四十个农民工远赴西藏,迈出了从“学徒”到“老板”的第一步。
据彭建锋回忆,在西藏的那几年,他几乎没有赚钱。虽然生活艰苦、条件严苛,但他一心只想着要把项目做好、做满意。他说,哪怕“赔钱赚吆喝”,也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正是靠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彭建锋迅速打响了自己的口碑。
2001年,业务范围迅速扩大的彭建锋又转战四川。这一次,看着丰厚的资金预算,彭建锋想着,自己的赚钱梦终于有了开花结果的时候。然而好事多磨,钱虽然赚到了,但由于管理不善,那几年,彭建锋又陆陆续续亏进去两三百万元,一时间,他的事业又回到了原点。面对困境,彭建锋没有气馁。那段时间,他做工程,他老婆就在工地上做饭,夫妻俩以项目为家,漂泊四海,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丝毫怨言。彭建锋说,钱没有了可以再赚,但放弃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他就像一棵野草,积蓄蓬勃生长的能量,等待着一个春天的到来。
湖南丰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现场。
很快,彭建锋的春天来了。2006年,乘着国家持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春风,彭建锋扬帆出海,在卢旺达开启了自己第一个跨国业务。虽然此次国际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亏损,但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彭建锋却从中看到了发展机遇。许多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薄弱,是其制约发展的瓶颈,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非洲发展带来绝好契机,也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果断的彭建锋迅速调整发展思路,把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他以国际化战略思维,结合自身核心业务优势,积极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海外工程承包和对海外劳务合作等国内外电力工程业务。
2017年,彭建锋签下肯尼亚433公里400千伏电力工程业务,带领400多名电力安装工人远赴异国他乡,克服艰苦条件及种种技术难题开展作业,仅九个月便圆满完成了该项目,打破了当时400千伏电力工程安装的世界纪录,彭建锋也因此“一战成名”。面对成绩,他并没有放缓前进的脚步,而是乘势而上,先后在肯尼亚、刚果金、菲律宾、秘鲁创办四个分公司,开始在全球开展海外业务,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累计完成海外项目30余个,公司年产值达3亿多元。
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彭建锋理应高兴,但他心里却还有一个遗憾,常年漂泊在外,家乡始终是他心底最挂念的地方。2017年,湘乡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湖南中部电力科技产业园,在“请老乡建家乡”的号召下,彭建锋第一时间回到湘乡,成立了湖南丰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家乡是我前行的底气。”站在新的起点,彭建锋信心满满,利好的国家政策及家乡的全力支持为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阶段,他将带领企业继续秉承“造一流品牌、创一流企业”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创办一个“重诚信、重质量、求发展”的电力工程企业,用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以胸怀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电力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电力湘军”品牌添砖加瓦。
一审 | 刘小琴
二审 | 邓余良
三审 | 吴维
副总编辑 | 周鑫
总编辑 | 储永祥
责编:谭力彰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
湘乡市召开第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40次会议
-
赵新文:协同联动 久久为功 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工作
-
赵新文:实事求是 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
郭勇会见湖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昕一行 共绘校地合作新蓝图
-
郭勇:积极推进秸秆综合治理 守护蓝天底色
-
湘乡督办建筑垃圾整治“回头看” 查遗补漏促提升
-
郭勇:以同类同治破局 推动畜禽养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赵新文会见湖北武汉湘商企业家一行